夯实危机预警机制,创设优质成长平台 ——德育工作案例

作者/来源:/ 发布时间:2018-11-11

夯实危机预警机制,创设优质成长平台

——德育工作案例

 

上海新闻出版职业技术学校      

 

    中职生正处于青春期,是从未成年人向成年人转变的关键阶段。在心理发展方面,呈现出独立与依赖并存,成熟与幼稚并存;情绪体验丰富多彩,易起伏波动;心智尚未成熟,缺乏自我调节能力等特点。因此,中职生遭遇心理困扰的可能性较大,且处理心理问题的能力较弱。而且就成长环境而言,中职生的家庭背景较之普通高中学生更为复杂,父母离异、贫困、残疾、迁移、留守等情况更为突出。因此,当中职生面临心理困扰时,来自原生家庭的资源和支持普遍较少,甚至在个别案例中,当事人的家庭正是其应激源。

有鉴于此,上海新闻出版职业技术学校通过建立预警指标体系,建立预警监护系统,完善预警保障措施来建立中职生心理危机三级预警机制,积极加强心理干预,缓解中职生心理压力,预防学生因心理问题而引起的突发事件,保障学生的生命安全与心理健康。与此同时,积极探索以心理情景剧为媒材的心理成长优质平台,以期在夯实危机预警机制的同时,创设校园心理安全长效机制,切实维护学生心理安全,促进适应力与应对力的提升。

一、实施背景

中职生处于青春期,更易出现心理问题。中职生处于青春期,独立与依赖并存,成熟与幼稚并存;情绪体丰富多彩,且易起伏波动;心智尚未成熟,缺乏自我调节能力。因此,中职生遭遇心理困扰的可能性较大,且处理心理问题的能力较弱。

中职生家庭支持系统总体较弱。一般来说,中职学生在初中阶段成绩并不理想,而且或多或少存有中考“失败”的阴影。从家庭环境来看,中职学生的家庭背景相比于普通高中学生更为复杂,父母离异、贫困、残疾、迁移等情况较多。中职生面临心理困扰时,从家庭中得到的支持较少。

中职生心理危机事件频发。美国心理学家卡普兰认为,当一个人面对困难情境,而他先前处理问题的方及其惯常的支持系统不足以应对眼前的处境时,即他必须面对的困难情境超过了他的能力时,这个人就会产生暂时的心理困扰,这种暂时性的心理失衡状态就是心理危机。近年来,中职生的心理危机事件,诸如人际交往矛盾引起的心理失衡、失恋引起的情绪的失控等,都会引发心理危机、且导致学生安全风险的产生。

学校高度重视学生心理问题的预防和疏导工作。鉴于中职学生心理问题频发的现象,学校一直重视心理问题的预防和疏导工作,并通过配备心理教师、提升心理咨询室功能、与校外高水准心理工作团队合作等,提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力。通过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展团体辅导、个体咨询、心理健康月活动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和应对心理困扰的能力。学校计划已建成“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三级预警机制”,经过两年来的实践,机制已日趋成熟且成效突显。

二、主要目标

以“全员、全程、全面”的大德育理念为指导,建立以科学的心理测评、心理档案为基础,以“红、黄、蓝”、“心理委员、班主任、心理教师”为预警主体,以心理辅导和学生自助为具体干预方法的“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三级预警机制”和配套制度。

结合学生实际,以深受学生喜爱的表达性艺术辅导形式---心理情景剧为载体,鼓励学生创作剧本,书写自己的故事;进行情景剧表演,分享自己的故事。学生通过剧本创作、排练表演,对自己的故事进行总结反思,学生通过观看,得到一定的启发。通过借鉴他人经验,学生应对心理困扰的能力得到一定的提升,从而实现助人自助。

三、实施过程

心理危机干预是指干预者采取紧急应对的方法帮助当事人从心理上解除迫在眉睫的危机,使其症状得到缓解和消失,心理恢复平稳的过程。我校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主要通过预防教育、早期预警、危机干预、后期跟踪等步骤进行。

(一)预防教育,夯实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基础

心理辅导工作是有极强的“个体性”、“个人化”,不同的心理问题有不同的辅导方法,而正确的心理辅导方法来源于科学的心理测评。为此,学校要求所有学生参加心理测评,并在此基础上为每个学生建立了心理档案。

——组织开展新生心理普测。主要测评量表为:卡特尔人格测试(16PF), 家庭环境量表(FES-CV), 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为保证测评的科学性,学校增设了心理测评仪器,如综合素质测评仪、智能棒框仪、逻辑思维仪等,并增加了心理素质测评量表。

2017年度,我们2017级新生进行了心理健康普测,采取全体新生全测评的方法,总共449人参与,回收有效问卷其中SCL-90425份,16PF 426份,FES-CV共424份,分别占比 94.7%,94.9%和94.4%测评指导由学校心理咨询室统一组织,以班级为单位团体施测,实测前根据量表使用要求,统一使用指导语,受测者按要求独立完成自我评定。所有结果录入SPSS 22.0统计分析。

——为每位学生建立心理档案。在心理普测的基础上,学校为每个学生建立了心理档案,包括三份心理报告,呈现其在人格、家庭关系方面的现实情况,并对测试结果进行的预测性分析。形成《心理测评报告》,从项目目标、数据分析、解决提案三个方面,具体说明量表的调查结果分析,并对学生在人际关系和自我发展意识方面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开展心理危机干预层级培训。在预防教育中一是对班级心理委员、班主任进行定期培训,提高其心理健康意识,促进个人自我成长,在此基础上,提升觉察心理危机问题的意识与能力。本年度,累计对班主任开展心理专题培训6场次,对心理委员开展培训8场次。    ——开展团体辅导活动。借助团体辅导,对全体同学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引导学生树立现代健康的心理观念,增强学生心理调适能力。本年度,我们以班级为单位,累计开展团体辅导40场次。主题主要包括“作情绪的主人——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绪”、“如何达成有效沟通”、“自我控制力”等。

——开展心理健康主题月主题活动。借助5·25心理健康月主题活动, 每年5·25心理健康月共开展七大主题活动,营造了良好的心理健康氛围。成立心理话剧社,组织学生自创、自编、自演心理话剧,通过心理剧进行宣传教育,巴利娜老师指导的“七彩阳光心理话剧社”获得中职校优秀心理社团一等奖。

(二)早期预警:“红、黄、蓝”+“心理委员、班主任、心理教师(心理专家团队)”

 “心理危机干预三级预警机制”的目的是在心理测评和教师、学生日常观察的基础上,对学生心理问题进行分类,最终实现因材施教,包括“红、黄、蓝”三色心理危机预警机制和“心理委员、班主任、心理教师(心理专家团队)”三级干预机制:

——红色:红色是通过测试和诊断确定有障碍性心理问题的学生,对他们主要是提高早期发现的手段和方法,对于轻微的障碍性心理问题,由教师专人负责进行个别咨询和辅导,班主任重点关注;严重者则通过转介方法,借用社会资源进行处理,以杜绝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

——黄色:黄色是通过测试和诊断确定有发展性心理问题的学生,对他们主要是靠同学间的朋辈帮助,班主任、心理老师辅导等,使其转变认知,解决成长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

——蓝色:蓝色是经过心理测试和平时的观察没有明显心理问题的学生,占绝大多数,应对方法是增加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使其可以通过自我调节克服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同时可以帮助他人,发挥出朋辈互助的作用。


 a.jpg

 

 

心理问题具有潜伏性和隐秘性,通过心理测评,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有较科学、客观、准确地认识。普测后筛查,对普测中筛选出的有明显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一对一咨询。将全校心理健康普测及排查结果、需重点关注学生名单等相关信息报备学生管理部门、班主任。

(三)危机干预:危机处理+心理辅导+跟踪随访

“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三级预警机制”的主要作用除了提早发现心理问题外,还会就问题的“颜色”指出解决方法,在具体的学生心理问题应对中,学校建立了心理辅导和学生自主相结合的干预体系。

——开展针对性的个体辅导。个体辅导针对“黄色”和“红色”学生,主要包括“自我认知”、“人际关系”、“情绪管理”等方面的问题。本年度,累计完成个体咨询共计104人次。其中,对于个别问题来源于家庭的学生,采取自愿地原则,对家长开展个体咨询。

——处理风险性较高的危机个案。患有严重心理问题或心理疾病的学生,具有较高的风险性,心理疾病发作时会危及自身或同围同学的安全。2017年至今,我校依托“三级预警机制”安全有效地应对了5例高风险的危机个案,包括强迫症、抑郁症、双向情感障碍等。截止目前,5例危机个案,已进行转介,情况较为稳定。

 ——对危机个案进行跟踪随访。对危机个案进行转介是科学合理的手段,但转介并不意味着问题的解决。一是根据学生心理危机的程度,建立心理危机学生档案,安排心理咨询师和心理专家对进行随防咨询。二是对于严重心理危机,如曾有自杀意念或自杀未遂的学生进行重点关注,安排心理咨询师和心理专家进行风险评估。三是对因心理危机而休学、休假,经专业治疗复学后的学生进行跟踪评测。

(四)心理情景剧:组建学生心理情景剧社团,开展“校园奥斯卡”心理情景剧大赛

——组建心理话剧社。我校阳光心理工作室一贯重视学生的心理诉求,探索各种表达性模式,尤其关注以心理情景剧为媒材,以学生社团为阵地,引导学生在安全的氛围中探索、释放、觉察和分享内在自我。我校心理话剧社自2010年创办至今,经过多年的发展,已成为校园内较有影响力、深受学生喜爱的社团。多次被上海市中职心理协会评为优秀社团。经过多年的积累,已创作剧本近百部,优秀剧目近10部。

——开展“校园奥斯卡”心理情景剧大赛。借助每年的5.25心理健康活动月,我校心理阳光工作室都会开展“校园奥斯卡”心理情景剧大赛。组织发动学生进行心理剧创作,在自己创作的基础上进行排练,最终选出优秀剧目进行公开展演。

四、主要成果及成效

(一)开展实践课题研究,推广研究成果

2016年初,我们申报了《中职生心理健康三级预警机制初探》为题的市级德育实践课题,经过一年多来的实践及研究,我们对心理健康三级预警机制有了更深入地认识。结合学校实际及工作实践中遇到的新问题,我们拓展了心理危机干预三级预约机制,扩充三级预警队伍,邀请具有医学背景的心理专家团队加入到预警队伍。对危机个案学生进行专业诊断,对心理危机干预三级预警工作进行指导。

截至目前,此课题已结题,形成研究报告《中职生心理健康三级预警合同制初探》研究报告,并公开发表。

(二)促进了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三级预警机制”从源头开始控制心理问题,并通过有效手段进行心理疏导,有效地预防和解决了学生心理问题,促进了学生的健康心理。2017年,共开展个体咨询104人次,学生主动进行预约咨询的占92%,这反映学生健康意识的提高。学生已学会寻找科学的途径来解决自己面临的心理问题。在接受过心理咨询的同学们,95%的同学反应,通过心理咨询,自己的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决。

(三)化除为夷,有效地处理心理危机个案

2017年至今,我校依托“三级预警机制”安全有效地应对了5例高风险的危机个案,包括强迫症、抑郁症、双向情感障碍等。截止目前,5例危机个案,已进行转介,情况较为稳定。在及时发现学生的自杀行为时,心理委员、班主任、心理教师协同学生管理部门联动。制止学生的自杀行为,开展情绪疏导,启动其社会支持系统,及时与家长、监护人沟通。并对家长、监护人进行适当地教育,使其共同参与个案的康复中。截止目前,5例危机个案,已进行转介,情况较为稳定。

例如:X学生具有抑郁倾向,情绪低落,失眠,厌食。有自杀倾向,且实施过自残行为。在校内开展心理咨询,情况有所好转。但是,不被母亲理解,且经常遭受母亲地指责,使得X情况又急剧恶化。面对这样的情况,学校咨询师及时与个案母亲取得联系,帮助其了解孩子心理状态,指导其学会与孩子沟通。经过多次的沟通,X母亲作出了一定改变。经过近三个月的咨询,X情况一点点好转,目前情况稳定,经评测,自杀风险已显著降低。

(四)建立了心理工作队伍和培训制度

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分别组建了心理委员、班主任德育、心理教师(包括专职和外聘心理专家)三支队伍,其中心理委员为观察者,班主任为关注者,心理教师是辅导者。队伍建设也形成了一系列制度:

——心理委员制度。学校从一二年级各班遴选了24名心理委员,并邀请刘博士阳光心理工作室专家专门开展培训,考核合格后颁发心理委员聘书,该制度将长期运行。

——班主任培训制度。学校与上海师范大学心理学系等专业机构合作,面向班主任进行全员培训,从“朋辈辅导的策略”到“中职生的常见心理困惑”,从“中职生心理问题的识别”到“中职生心理辅导策略”,逐级递进深入,并要求班主任撰写培训小结,阐述学习体会。

——心理教师案例督导制度。目前学校已有5名教师具有与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其中3名教师为一线教师;3名教师获得上海市中级心理咨询师。学校聘请有资质的心理专家定期对心理教师进行案例督导,促进专业水平的提升。

(五)心理情景剧具备一定的社会传播效应

2018年6月16日,我校心理情景剧《手机伴侣》荣获由上海市教委举办的上海市中职学校“身心健康专项”系列活动展演二等奖。

本剧由翁洁副校长亲自给予指导,巴利娜老师、黄蔷薇老师带队。从创作到登上本次舞台历时1年多,经历了百余次彩排,演职人员包括赖勇、王刚刚、吴承洋、张嘉敏、俞晓枫、沈如意、陆逸婧、闻佳依、孙佳慧9名同学。在这1年多里,主创团队坚守初心、凝心聚力、打磨表演,最终在75所中职校选送的节目中脱颖而出,获得了优异的成绩!

上海市教委艺术教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钱熹媛女士在节目点评中“表白”本剧主演赖勇同学:“小帅哥,我太喜欢你的表演了!”五星体育频道主持人庄宁宇先生也对主创的表现赞赏有加。

与此同时,我校今年心理健康活动月的主打项目——“情景剧总动员”校园心理剧大赛,得到了各年级各专业学生的踊跃回应,收到心理剧短片及剧本共计12件。学生们结合各自成长中的困惑、思考、经验,自主创作剧本、录制视频,并进行后期制作,不仅表现了青春风采,还展现了专业特长。其中,以孙宇阳同学领衔的团队所创作的《少年维特之烦恼》最受瞩目。该剧以其别出心裁的戏剧主题与引人入胜的表现形式,生动展现了青春期个体的心理发展特征及其应对冲突的心路历程。《少年维特之烦恼》已代表我校参加由上海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中心举办的2018年度上海市优秀校园心理情景剧大赛。

五、体会与思考

中职生心理安全维护是一项系统工程,应立足教育、重在预防,有效整合各方资源,构建起全覆盖、全过程、全方位的心理健康教育系统,实现心理危机预防工作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处理。同时,积极探索实践与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具有高匹配度的成长表达模式,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校园心态为,创设优质的心理成长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