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曾想过
生活中处处可见的不同字体
它们都是由谁设计
又是如何从手写变成印刷
在1959年之前相当长的一段时期,我国汉字字体、字形杂乱,异体、变体混合使用,不仅影响印刷质量和阅读效果,还因此导致我国参加国际书籍装帧博览评比无功而返。
1959年,在文化部的指导下,上海率先进行“印刷字体改革”,以印研所为基地,集聚了沪上美术创意有功力、书写正楷有造诣、雕刻字模有经验的三股人才,成立了50多人组成的字体研究室。于是,字体设计师这一前无古人的职业,从1960年开始在中国创立。

为传承与弘扬印刷字体文化,6月7日下午,上海新闻出版职业技术学校(上海新闻出版教育培训中心)平面设计教研室师生赴上海印刷字体展示馆参观学习,并就未来参与校馆合作的志愿服务,在展示馆进行了体验活动。
在字体展示馆工作人员的陪同讲解下,师生们首先了解了志愿服务活动内容,了解了字体文化的丰富内涵和历史脉络,提升对字体文化的认知。


随后进行了实践体验,活动中,师生们如同经历一场穿越时空的旅行,感受印刷字体的历史底蕴与艺术魅力,激发内心对文化传承的责任感。

未来,学校将与展示馆就志愿者服务项目,如展览策划、导览讲解、宣传服务及场馆文创产品设计等领域作进一步交流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