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制——掐丝——调色——配色——填色……在灵巧的双手与镊子的配合下,中国传统纹样便融入了掐丝珐琅工艺,是不是很神奇?
当木版遇上彩绘,独特的颜色在团扇上悠悠晕开,又会带来怎样的体验?
谈起非遗,你心中会浮现什么词语?该怎么和非遗建立联系?
……
“共创一流城市教育,共筑教育强国梦想”,9月15日,2023第二十届上海教育博览会在上海展览中心盛大开幕。

第二十届上海教育博览会展厅

市教卫工作党委副书记、市教委副主任闵辉出席并宣布本届教博会开幕
本届教博会上,上海新闻出版职业技术学校带来了“指尖上的珐琅艺术”“团扇彩印”两个特色非遗体验项目,既体现了浓郁的专业特色,又融入了较多的创新性和趣味性,吸引了众多中小学生参观和体验。

众多中小学生来学校展台体验
玩转木版水印、掐丝珐琅,解锁非遗新体验
谈起非遗,不少人想到的词语是“传承、古老、历史、匠心”,觉得非遗有距离感,但在上海新闻出版职业技术学校的展位,非遗可以轻松体验。
在进行职业技艺体验项目的设计和策划时,学校非常注重项目的体验感与教育性,增加趣味的互动环节,整个体验过程更加轻松。体验者们既能充分感受职业技艺的魅力,又能快速上手,渐渐沉浸其中。


体验者体验“团扇彩印”项目
在“团扇彩印”项目的体验现场,众多体验者认真地为各种精致图案的纹样刻版挑选颜料。在学校志愿者的帮助下,体验者将刻版后的图形用传统的工艺手法和染料印制在材料上,一把非遗文创团扇就制作好了。
温州市实验中学七年级的周同学拿着自己的彩印作品说,“这是我第一次参加职业体验项目,也是第一次接触职业教育。我感觉项目非常有趣,既学习了艺术创作中的图形设计,也体验如何将图形设计与传统非遗技艺相结合。”

温州市实验中学的学生展示制作的成品
“这次职业体验活动让我打破了对印刷的认识。第一次在团扇上印东西,体验感很好,很有趣。在自己的专业学习中,我也会不断去吸取传统优秀文化的精华,用心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自上海工艺美院艺术设计专业的同学说。
“指尖上的珐琅艺术”项目,将中国传统纹样或现代设计元素融入掐丝珐琅工艺,在灵巧的双手与镊子的配合下,柔软的扁铜丝呈现出各种柔顺的曲线,再经修剪逐渐拼接成精美的设计纹样,多彩的填色材料填充到铜丝间,一件掐丝珐琅文创产品就此诞生。

体验者体验“指尖上的珐琅艺术”项目
参与该项目的小王同学妈妈是一名文旅打卡爱好者,教博会启动预约后,她就扫码预约抢先感受。她说:“今天我首先体验了学校的珐琅艺术项目,感觉活动特色浓郁,而且特别磨砺人的心境。我的孩子今年三年级了,这周末我将带她到现场体验一下,感受一下教育的发展形势。”

体验者在认真制作中
坚守文化育人理念,持续传播新闻出版职教好声音
作为专注于培养新闻出版行业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单位,上海新闻出版职业技术学校坚持以文化之基、强育人之路,将文化之美的理念渗透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职后培训和出版产品检测工作中,走出了一条特色发展之路。



师生文创作品展陈
以“团扇彩印”项目为例,这是学校校企合作的代表成果。自开展校企合作以来,学校于2015年成立了 “木版水印技艺——大师工作室”,由木版水印技艺传承人郑名川先生领衔,通过各种形式帮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并传授木版水印技艺。近期,学校进一步强化合作,成功入围上海市中等职业教育技能大师工作室立项建设名单,培养的学生即将代表上海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艺术设计项目全国决赛。


纹样刻版


体验者体验“团扇彩印”项目
此外,学校充分发挥功能,助力教育强国事业。作为全国新闻出版系统培训的主要基地,近年来,学校不断强化育人之路,优化品牌培训,提升服务能级,为出版印刷企业培养骨干及高端人才开展各种培训,培养更多符合时代发展与行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学校通过加快推进中宣部出版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上海分中心与市职教教材监测中心高质量建设,为中小学教材绿色健康“保驾护航”,并坚守正确的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更好地服务全市青少年及新闻出版行业。
学校逐渐成为文化人才成长“加油站”,产品质量控制“安全阀”。



学校在教博会现场的展台
学校党委书记、校长黄彬表示,教博会职业教育展区的展示活动寄托着“职教人”为民服务的大情怀,人民对职业教育育人路径愈加信任。学校将继续秉承育人初心,担当文化使命,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和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奋力开创上海新闻出版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

学校党委班子成员在学校展台前合影
9月16日-17日,职业体验活动仍旧上演精彩,学校热情欢迎广大中小学生前来参观体验,弘扬传统文化,传承非遗经典,激发创新活力,让优秀的职业技艺在一代代青少年中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