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推荐
中高职贯通印刷媒体技术专业/印刷媒体技术专业
影像精选
学校亮相2023第二十届上海教育博览会
来自中德新媒体专业(数字出版)的学生,在任务中进行了一次特别有意义的交流之旅!
作者: 来源:教务科 编辑日期:2018-04-25 点击数:25692

如果你接待一队第一次来中国学习和交流的老师和学生,会给他们安排一次什么样的学习之旅?是游玩和参观,还是在学校进行学术和学业交流?

最近,上海新闻出版学校数字媒体(数字出版)专业的学生,就接待了十几位来自德国汉诺威多媒体学校的师生,从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专业《多媒体技术》课程出发,围绕专业与文化交流,开展了为期10天的多媒体技术文化体验活动。

有意思的是,十天之旅,主办方上海新闻出版学校既没有选择普通的游玩,也没有仅仅只停留在学习交流层面,而是采用了一种别具一格的方法:带着任务“游玩”和学习。

学生小组正在沟通与讨论任务如何完成

做中学,在任务中学习,成长最快

什么叫带着任务“游玩”和学习?原来,在德国学生到中国后的第一天开始,课程中的“工作任务”就做成了任务卡,上面写明了他们接下来在中国十天的行程和“任务”。与之相对应的,同样的任务卡也给到了参与本次活动交流的中国学生。

任务一:中德学生组成小组,完成“VR全景视频拍摄”制作。

任务二:完成“印象上海/江南”纪实片制作。

实际上,这样的任务设计是为了巩固和实践这个专业《多媒体技术》学过的知识点和技术点。

本次课程的设计者,上海新闻出版学校数字媒体专业(数字出版)带头人龚丹介绍,因为这次中、德两国学生都是新媒体专业背景,掌握娴熟的多媒体剪辑与拍摄技术,甚至前沿的VR全景视频制作,是他们日后走上工作岗位的必备技能。因此,在本次行程开始之前,才有了这样别具一格的创意。

示范交流课现场,专家和老师们通过VR眼镜观看这次制作的VR全景视频

在2018年4月18日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专业《多媒体技术》中德示范交流课上,每个小组的学生分别呈现了他们完成任务的“作品”,在拍摄、选择素材和剪辑过程中运用到的设备和技术,以及在小组合作中所遇到的挑战。

上海新闻出版职业技术学校一年级学生高嘉霖、二年级学生胡一心分享了他们在这次VR全景视频中学习到的几个关键技术,以及遇到的难点。

比如,如何组装相机,选择拍摄全景照的地点,动态与静态画面的处理等,并例举了小组在拍摄东方明珠全景视频时候遇到的困难与学习经过。

在德国学生Felix Andreas Blase看来,这是最有意思的中国之旅。他学习了中国的课程,品尝了中国的食物,了解了中国的文化,认识了中国的小伙伴,并成为小组成员,在一起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互相学习、交流,这段经历会让他回国后也难以忘怀。

国际交流课现场

收获,是中国和德国学生不约而同提到的词。“这样的一次经历,对于我来说非常难忘,收获很大。这种收获不仅来自于对VR全景视频拍摄、数字音频剪辑、多媒体技术的掌握,更多的也来自于团队合作能力与沟通能力的提升。为了完成任务,我必须要在很短的时间内,与小组协商,采用最佳的办法去剪辑与拍摄,遇到困难的时候我要想如何与德国伙伴一起沟通,要第一时间想怎么解决。我觉得我一下就成长了起来。”来自这个专业的三年级学生刘嘉城说。

据悉,在这次活动开始的第一天,作为一所有着世界技能大赛基地的学校,德国汉诺威媒体学校的代表,还专门为上海新闻出版学校的师生进行了别开生面的世界技能大赛专题讲座,这一场讲座对于中国师生来说也是收获满满。

为什么要选择这样的形式?

在副校长钟勇看来,如何围绕多媒体专业建设,做更好的落地课程设置对于中职生是最重要的。如果只是普通的交流与学习,对学生们来说意义并不大,只有在这样一种“做中学”的项目制学习中,学生的学习内驱力才会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同时也是对专业建设和内涵提升的一种促进。当学习有了内在驱动力,自然就有了最大程度的知识获得。

专家点评:这是一堂“以学生为中心”的,最好的中职课

实际上,在两国学生出发之前,上海新闻出版学校数字媒体(数字出版)专业的老师们对于这次的学习和交流制定过相当完善的课程目标和课程实施方案。

大致来说,分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校内外实践课程。在学校内外,中德两国学生一起学习VR全景、数字音频编辑、多媒体等技术。这一层面,主要是从体验互联网时代的专业课程出发。

二是企业认知课程。走进企业,在电视台接受专业教学。这一部分,让学生们可以更直观了解到数字媒体专业最需要的知识与技能。

三是文化体验课程。当然,对于第一次来中国来上海的德国友人来说,在参观中了解中国文化是最有趣的体验。两国学生小组,带着拍摄任务,在豫园、浦江之滨、城隍庙、苏州园林,运用他们学到的新媒体技术,在感受中国城市文化的同时,也在任务中学习交流,在行走中开阔眼界。 

四是职业体验课程。在学校实训室和图书馆中,进行职业体验学习。

我校党委书记、校长黄彬致辞欢迎德国师生来访交流

实际上,从学生们呈现的效果来看,这次短短10天的交流活动不仅达到了原先课程设置的教学目的,更有了质的超越。从当天示范交流课现场专家的点评就可见一斑。

市教委教研室教研员认为:看到学生精彩的课件,看到他们这么好地完成了任务,学会了VR和多媒体技术,掌握了新的技术,感到非常高兴。与此同时,更高兴的是看到上海和德国的中职学生有这么深度、精彩的交流。

在市中等职业学校信息技术学科中心教研组负责人看来,这10天的旅程虽然短暂,却完全符合了“非常好的一堂课”标准:这堂课,用最新的技术引导了课堂,引导了专业;这堂课,备课者也就是整个教学团队做了精心和专业的策划;这堂课,整个课程的设计,以学生为中心,老师成为引导和协助者;这堂课,整个过程,同学们都很享受学习的体验。

当天示范交流展示课现场,还有来自贵州省遵义市中职校的几名“影子校长”学员,这段时间在上海新闻出版学校进行实习学习和课堂观摩,这次的活动对他们来说,也是一次别开生面的学习。其中一位“影子校长”学员感叹道:

“今天我们长见识了。我们没想到,一名普通的中职生还能有如此大的内在能量和潜力去挖掘。

就短短一周多的时间,学生们要把学到的技术用到实际的任务中,最重要的这还不是单打独斗,需要团队协作,这就更难了。对于我们“影子校长”学员来说,是一次不可多得的学习经历。”

 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出版与传播系系主任张文忠也提到:与以往大家只是走马观花,仅仅把交流停留在参观层面不同,这次的中、德学生交流,在任务中学习技能,课程设置也完全贯穿“做中学”的理念。在相互学习和交流中,其实孩子们已经不知不觉收获了很大的专业成长、人生成长。

在学校校长黄彬看来,这样的国际化交流和学习形式,这种真正落实到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的国际化深度交流,对促进学校课程体系建设,促进上海职教对接国际化深度交流,促进职业教育领域人才发展,有着创造性意义。

这个活动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积极性,对学校日后课程体系的建立更是有着内在的帮助。

它促进了学校专业课程体系的更好建设。学生最需要掌握哪些知识点与技术能力,如何通过不同课程类别的设置让学生的能力与当下新技术趋势接轨,如何保证课程的丰富性与多样性......德国师生也带给了我们非常好的思路。

它促进了专业课程标准的校本开发能力。不同国别,不同文化的深度教学交流和课程实施形式,对于这次参与课程设计的教师来说收获不少,相信肯定会助力和启发他们日后设计和开发课程的思路。

促进教师教育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的改变。很明显,这是一个学生唱“主角”,老师转为“配角”的设计,在无形之中实现了教师角色的换位。正如这次参加活动的一名老师感慨:一名真正优秀的教学者,肯定是一名出色的协助者和引导者。

促进学生专业自学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从某种程度上说,这已经是一种实实在在的“项目式教学”,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调动一切主观能动性与同一专业但不同文化背景的同学一起互相学习和解决问题,这应该是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最有效方式。

这些,都在本次的交流中有了答案。